2008年3月29日星期六

《人民日報》海外版

這是一張在網絡上盛傳的圖片,有人借用了《人民日報》海外版,把時下很多中國人的想法,以及現在的思潮都反映到這一版面上。具體說了什么,請自己觀賞。我覺得現在的中國人對自己國家強大寄以很高的希望,但方法不對頭。

via Time China Blog

Unlimited Free Image and File Hosting at MediaFire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被雙重愚弄的民眾

三月中旬在西邊發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樣的小打小鬧根本難不了黨的,三下五除二就把那里擺平了。這樣的事件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了,政府部門收拾了殘局,一切等待西方的記者到西藏依照他們安排好的路線進行采訪。現在,人們關注的焦點不是那里發生的事件及其造成的影響,還有如何去彌補這樣的傷痕,而是在熱烈地討論媒體道德和媒體素養,更是挑戰西方媒體的權威,一場信息的戰爭悄然打響。在一個新聞尚不自由的國度,談論如此超前的問題,而且討論得如此有興致,確實相當趣味。這一群中國人或是向西方媒體討回公道,抑或是維護自己的面子上的光彩,我不得而知。在我看來,其實這看起來就像一群媒體的學生倒教訓他們老師該怎么做新聞的鬧劇,真正實質性的東西一點都沒有被考慮,比如反思我們對西藏到底了解多少,以后該如何解決問題。

Unlimited Free Image and File Hosting at MediaFire這件事該從何說起呢? 還是應該從左邊的這張圖開始說吧,在出現騷亂的那會兒,不知道是誰在CNN上的網站上發現一張圖片,說是右邊的部分被裁掉了。于是,就激起了這個國家極度敏感的神經,有人做了個網址anti-cnn.com的網站,專門列舉西方媒體報道的一些錯誤,出發點本來很不錯,但我不喜歡其中的文革式的語言,讓我很反感,光看網站首頁一些文字我就倒了胃口,不想進去了。我從來不相信這些詞語是來自一個理性的人士的想法。到底CNN有沒有剪裁這張照片,貓窩在他的blog上有獨到的分析,可見其“CNN 到底是如何裁剪图片的”。(后來知道貓窩居然是GCD黨員,要是GCD多有一些像他會思考的黨員的話,它就不會被很多民眾咬牙切齒了。)首先CNN所用的圖片是來自全球最大的圖片供應商Getty Images的網站,并不是CNN的記者自己拍攝的,版權屬于AFP/Getty Images(附Getty Images的版權聲明:Getty Images reserves the right to pursue unauthorized users of this image or clip. If you violate 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you may be liable for: actual damages, loss of income, and profits you derive from the use of this image or clip, and, where appropriate, the costs of collection and/or statutory damages up to $150,000 (USD).)。按照貓窩的指示,我搜索到使用同一描述(Tibetans throw stones at army vehicles as a car burns on a street in the capital of Lhasa.)的三張圖片,截圖放在右邊,可以點擊這里看清細節。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謂『CNN用圖』和『裁掉的部分』實際上是兩張圖片,分別是最后一張和中間一張。不知道誰能給我解釋一下這種現象,因為我沒看到CNN用那張圖片的緣由的出處(為了配合網站的版面,引起爭議的照片需要予以修剪,也因此無法保留整張照片的圖像,即不能同時保留焚燒的汽車及示威者),而且我還想問引用別人的照片可以隨便修改嗎?現在這篇報道已經被和諧了,而通過其他的手段訪問該網站可以看到,已經把圖片換過來了(請注意圖片下的小字),另外還添了一張很暴力的圖片,各位可以去看一下。既然CNN已經把圖片換了過來,不知道那些人會不會覺得滿意了嗎?

該網站的站長在其網站的入口頁面的標題上這樣寫著,“We Just Want the Truth! Anti-CNN.com, Anti-BBC.com, Anti-VOA.com”。可是,一方面政府嚴密封鎖信息,境外的媒體的報道又缺乏真實性,我們哪里去了解事實的真相,也許真相就是我們永遠不知道真相。想知道真相其實很簡單,只要官方不封鎖消息,不控制輿論,我相信肯定會真相大白的。難道你反CNN、BBC或VOA,還有RFA就可以知道真相了嗎?顯然,這種邏輯很愚蠢。不過,這樣的網站肯定會很火,因為它迎合了非常多缺乏精神食糧的人士的精神需要,要知道我們是生活在一個什么都要『反』的國度,就是不允許反『共』。有個哥們在MSN上的簽名檔這樣寫著,『支持一下anti-cnn.com,打破西方对媒体的垄断!』,還有一位朋友在QQ說,『西方媒體走下神壇』。我覺得西方的媒體從來都不是神,也從來沒有神圣性,媒體本身就有很多偏見更嚴重有誤導的作用,用難聽的話說媒體會『搞』你,可以看看《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最近的一篇文章《被骗了:媒体是如何搞你的》(via 土摩托,這哥們沒商量甚至列舉了《搞你没商量-中国媒体搞人十法》)。關鍵是你要有足夠的判斷力,看一件事情應該從正反兩方面入手,而不是單純聽信一面之辭,被媒體給左右你的觀點。

先不談國外媒體是如何歪曲報道,我們來看看國內的媒體是否客觀嗎?不見得,我們只能聽到來自官方的聲音,本身只有一種聲音就已經不可能是客觀了。媒體在中國的功用,說好聽一點是國情的需要,每個輿論都有一定的導向。比如說左側的這一張圖(来自與G共舞)是網易新聞的評論,八成是跟反『台獨』有关,在之前反對的投票有一個,之后反而變為零,十分蹊蹺,明顯輿論導向和新聞審查在起作用。政府的權利就像人民給統治者的一份契約,向人民承擔一定的債務,當統治者欺騙民眾太多,怎么還都還不清,這信用也就缺失了。比如說,一個人欠債太多還不起債務,銀行可能再相信他的信用嗎?官方一直營造一種和諧的假象,用各種各樣的謊言欺騙百姓。所謂『和諧』,我目前增加了一層理解,那就是我們被精心安排在『和諧號』的列車上,看到窗外滿目瘡痍的世界,無從知曉其原因,也不能給予幫助,充當無聊的看客。政府就這樣完全喪失了公信力,說的話不僅外國人不相信,而且對國人都沒有說服力。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的立場只得到東南亞小國的新加坡的支持(很奇怪這次不是朝鮮領頭,新加坡真是中國的好朋友)。

在這里,我不是為西方的媒體幫腔,而是我大家被雙重愚弄了,還是保持沉默好些。民眾被夾在中西媒體的相互抹紅抹黑的口水站中,民眾根本不知道應該信誰。一方面,民眾可以從官方哪里得到的信息極少,按照慣常的做法來看,官方確實有意隱瞞實情;另一方面,西方媒體的實事報道也不能給民眾傳達正確的信息。中國民眾的悲哀就是被徹底地被雙重愚弄,一種是暗的,不容易察覺;一種是明的,一眼就看得出來,任何一方都不比另一方高尚。意識被強奸了,搞不明白還有什么意思到處嚷嚷。就像某個女人被強奸了,她到處向別人說自己被強奸的事實以博得別人的同情,而且描述的繪聲繪色,會得到別人的同情嗎?多數情況下,這樣的女人只能被別人當成『神經病』看待。口誅筆伐并不能解決實質的問題,而國人卻樂此不疲。網站上出現那些兇狠的字眼并不是很好的辯護,實際上是語境貧乏的一種表現,暴露了一張張非常原始、沒有受過教育的嘴臉。中國人的自由也許只能是在自己的國土上批評國外的媒體的道德,而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種種司空見慣的謊言卻視而不見。一句『做人不能太CNN了!』其實真正諷刺的不是CNN,而是CCTV,因為做人不能太……最初就來自這個『做人不能太CCTV』,間接說明『做人不能太CCTV』的說法已經被默認了,一巴掌響亮地打在官方媒體的臉上。一幫腦殘的人,看似有愛國主義情緒,結果連這樣謾罵的句子也要抄襲。而且中國人不能容忍海外媒體的報道,反而容忍踐踏人權的行為,豈非怪事。

通過這次教訓,西方世界應該明白中國是塊神奇的土地,在這里根本不可能斗得過黨的。西方媒體在國外叱詫風云,他們的輿論可以讓政府下臺,可能會使某個國家發生政變,左右整個國家的走向。不言而喻,西方的輿論在對前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上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唯獨在和GCD的歷次交鋒中,從來就沒有勝績。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不管西方的媒體做任何的批評,它總是有辦法將那些威脅自己統治的言論和批評一一化解。這次的信息戰爭也不例外,它使很多中國人相信這次動亂實際上應該由西方媒體負責,而不是中國政府。這樣一來,國人的視線被巧妙地轉移了,而且還將民族主義情緒凝聚得一塌糊涂,果然是妙招。另外,他們還應該知道中國人的神經極度敏感,面子神圣不可侵犯的。膽敢冒犯,雖遠必罵。

反過來說,就我的觀察而言,應該提醒各位的是鎮壓永遠是專制國家的殺手锏,政治上的無能只能用武力來解決。在我們的國家,有抗議,必有沖突;有沖突,最終都是訴諸鎮壓解決。我很想知道相關部門能不能換一種玩法,不要血腥和暴力,或許民主是個很好的出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千萬不要欠老百姓太多,否則根本就還不清的。

Update: 我已經得到關于CNN對西藏報道的聲明(CNN statement on Tibet coverage)。針對中國網友對圖片的質疑,CNN聲稱反駁剪裁該圖片的說法,而這張圖片包含在圖片集中。

2008年3月23日星期日

Time's cover

Tibetan riot has became quite a hot issue which was intensively discussed throughout the world। New York based magazine Time made a top story titled as A Monk's Struggle for Da** La** and made him on THE cover. I don't want to make any comment on this issue, please just look yourself via this link. Maybe you can hear different voice from it.

西藏問題和北京奧運會

以下轉載一篇來自泰晤士報的一篇報道,并不代表本人同意作者的立場。這篇報道反映了現在西方人在處理西藏問題和奧運會可能采取的一些手段,不得不讓國人深思。簡要地說一下作者表達的中心意思,首先作者將北京的奧運會和柏林奧運會比較起來,其不同點是柏林是在納粹執政之前就被選定為奧運會的舉辦點,而北京奧運會是中國宣傳的勝利并向全世界炫耀。文中還提到了,美國發起反對1980年的莫斯科的事件,還有斯皮爾伯格辭去藝術顧問職務的事件。對中國態度一貫強硬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熙是這樣說的:如果世界上熱愛自由的人民不敢大膽抗議中國和在西藏的中國人的話,我們失去了為人權辯護的所有道德權威(If freedom-loving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do not speak out against China and the Chinese in Tibet, we have lost all moral authority to speak out on human rights)。北京,前途未卜。

 

Tibet: the West can use the Olympics as a weapon against Beijing

From Timesonline

Michael Portillo

Adolf Hitler’s glee at exploiting the 1936 Berlin Olympics as a showcase for Nazism turned to fury when the black American athlete Jesse Owens won four gold medals. The Chinese leadership must by now be wondering whether staging the Games in Beijing will bring the regime more accolades than brickbats.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as Confucius probably said.

In defence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Berlin had been selected before the Nazis came to power. No such excuse covers the decision to award the coveted prize to Beijing. In 1989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rushed the peaceful protests in Tiananmen Square as the world looked on in horror. China still secured the Olympics and a propaganda triumph and has looked forward to showing off to the world.

The authorities must have reflected that other governments are rarely brave enough to boycott the Olympics. The Berlin Games proceeded even though the Nazis had by then implemented the infamous Nuremberg laws that deprived German Jews of basic human rights.

Admittedly the Americans led a boycott of the 1980 Moscow Olympics because Soviet troops had stormed Afghanistan (Russian invasion bad, American invasion good). China knew that, short of marching into neighbouring territory, nothing it did would put its show at risk.

All the indicators suggested that China would be given a soft ride. When President Jiang Zemin visited Tony Blair in 1999 the Metropolitan police treated pro-Tibet demonstrators roughly. Double-decker buses were used to shield the protest from Jiang’s sensitive eyes. As Washington became embroiled in the scandals of Abu Ghraib, Guantanamo Bay and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not to mention the tremendous loss of civilian life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Premier Wen Jiabao, the prime minister, must have been confident that America would avoid dialogue on human rights.

In any case we are all in awe of China’s economic power. When Gordon Brown toured there last month, he talked of business opportunities. Prime ministers loathe being asked to raise human rights issues that threaten to interrupt the smiles, handshakes and toasts by which the success of visits are measured. Brown probably limited himself to the vaguest urging of reform.

China’s economic sway is such that it has undermined US foreign policy with impunity. America aims to use its muscle to shape a world that embraces western valu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insists that governments respect the rule of law and reduce corruption as a condition for trade and aid.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has extended the hand of friendship to gruesome regimes (including Sudan’s). Beijing’s requirement for natural resources is its only consideration. Maybe it has enjoyed thwarting America’s attempts to export its liberal values.

So China had every reason to expect a trouble-free Olympics that would show its best face to the world. In Berlin the anti-Jewish notices were taken down in the weeks preceding the Games. In Beijing the use of cars has been restricted to reduce air pollution.

In the modern world governments are not the only players. Steven Spielberg, the film director, withdrew as artistic adviser to the Games’ ceremonies, remarking that his conscience did not allow him to continue while “unspeakable crimes” were being committed in Darfur.

His decision has transformed the situation. In that moment the Beijing Olympics flipped from being an opportunity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became a threat. China’s deep concern that the Games should be a success provides those who oppose its policies with a narrow window of opportunity. It delivers leverage both to domestic dissidents and to the outside world, unparalleled since Tiananmen.

With the news blackout imposed by China on the country’s interior we cannot know whether the Tibetan protests are opportunistically linked to the forthcoming Games. But the Olympics are a political factor and the situation is dynamic. The eyes of the world are turned disapprovingly on Chinese policies.

“If freedom-loving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do not speak out against China and the Chinese in Tibet, we have lost all moral authority to speak out on human rights,” declared Nancy Pelosi, Speaker of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before cheering crowds of Tibetans in northern India, where she had gone to meet the Dalai Lama. Such outbursts had not featured in China’s “script” for the Olympics.

Our prime minister, discovering the courage of others’ convictions, has said that he, too, would like to meet the Tibetan spiritual leader. David Cameron has congratulated him, so we have a new consensus. We have moved a long way since Blair claimed to have too many requests for meetings to find time to receive the Dalai Lama during his 2004 visit to Britain.

China failed to understand that politicians in democracies cannot predict what positions they will take. Spielberg’s démarche has changed everything for them. In a few weeks they have moved from avoiding anything that might offend Beijing to scrambling to be seen as pro-Tibetan. It scarcely matters whether the riots in Lhasa were, at least in part, brutal and racist, nor that such violence is in defiance of the Dalai Lama’s strictures and undermines his authority. The Tibet bandwagon is rolling and every democratic politician clamours for a place on board.

As western politicians are exposed as being powerless to avert economic downturn and as Iraq and Afghanistan smoulder on, heaping opprobrium on China offers an agreeable opportunity to divert attention from the politicians’ other woes.

The genie is out of the bottle and there is no predicting where this may end. All our politicians say that boycotting the Olympics is not on the cards. But that is for now. If the situation in Tibet deteriorates, pressure will grow to use the Olympics as a weapon against Beijing. If China continues to thwart western journalists in their attempts to report dissent, the hostility of the world’s media can be guaranteed. However, if it allows events to be reported, the protesters will seize their chance.

Anyway, there is much that can be done short of a total boycott. The Olympic torch is to embark on a world tour, providing the occasion for Tibet and Darfur protests around the world. When it arrives in London, I predict that the 2,000 police being mobilised that day will go easy on the demonstrators and no buses will block our view of them. Sir Trevor McDonald, scheduled to be a torch bearer, will surely face insistent calls to withdraw.

Mia Farrow, the actress, will front the protest when the torch passes through San Francisco. Barack Obama and Hillary Clinton must then consider how to garner support from those demonstrations in America’s most populous and perhaps most liberal state.

The unprecedented grandiosity of the torch’s itinerary must have looked great on the drawing board. In practice, Beijing has secured a rolling programme of antiChinese protest circling the globe.

If celebrity torch bearers are forced to pull out one by one, China will suffer daily public relations disasters. Nor does its recruitment of Spielberg, a spectacular coup at the time, look such a brilliant move now.

The ceremonies on which he was advising will provide the next focus. They can be shunned without disrupting the sporting events which supposedly are the point of the Olympics. Indeed, once the politicians have aligned themselves with Tibet and Darfur, what justification could they offer for allowing the regime to bask in global adulation?

When China bid for the Olympics it judged correctly that democratic politicians are pusillanimous. Given their hunger for Chinese contracts they would not let massacre in Darfur or torture in Tibet disrupt a good party. But Beijing failed to see that western statesmen are even more craven towards their celebrities and media.

Beijing’s other mistake was being too anxious for the Games to be a success. A man who wants something too much makes himself vulnerable. Surely Confucius said something of the sort.

作者資料:

Michael Portillo

Michael Portillo left the House of Commons in 2005 after a 30-year career with the Conservative Party, which took him from MP for Enfield Southgate to transport and local government minister to the Cabinet, where he served as Treasury Secretary and Secretary of State for Defence. Since leaving politics he has written weekly for The Sunday Times and made a number of documentaries for BBC2

2008年3月22日星期六

台灣大選與中國民主化的希望

Taiwan 'is a beacon of democracy to Asia and the world.

台灣是亞洲和世界的民主的燈塔。

                                                                                     George W. Bush, US President

                                                                                              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

我有時候會佩服這個世界上的一些獨裁者和獨裁政權的勇氣,他們居然敢對人類最偉大的自由和民主事業發出嚴厲的挑戰,這些國家包括,朝鮮、伊朗、古巴等等,當然還有我生存了二十幾年的國度。當我翻開日歷時,赫然看到這一天是公元2008年3月22日。自由和民主的號角已經響徹全球一百多年,他們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早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而有人居然冒著被后世人寫入歷史恥辱柱的危險,公然誣蔑、攻擊、詆毀自由和民主,該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并要頂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啊。從這意義上說,我相當欣賞中國共產黨,并向他們的領導人的勇敢致意。當然,這一切都是反話。

而同時也在這一天,我們的對岸——台灣及其人民在促進民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他們實行了光榮的使命投下神圣的一票。台灣大選聚焦了全球華人的目光,它不僅關系到2300萬台灣人的福祉,而且關系到兩岸的和平。而在媒體被控制的情況之下,黨刻意讓我們看到台灣民主選舉出現的所謂的亂象,造成人民對民主的恐懼。而這次台灣選舉的平和氣氛讓我們看到臺灣人民經過多年的民主實踐已經走向了理性和成熟,狠狠打了那些口口聲聲說華人社會不能實行民主的人士的丑惡嘴臉。事實上,從事物的發展規律來說,任何事物一開始不可能就完美的,台灣的民主進程也不可能再最初階段就很健全,肯定也是從懵懂、迷茫,然后摸索,直到最后走向理性和成熟。一連串的「奧步」使台灣人對政治產生恐懼,政客的互相攻擊也使民眾感到厭倦,一度讓我們這塊大陸上的人民對民主產生懷疑。不過我要說的是,某黨根本沒有資格去否定自由和民主的價值觀,他先把這個國家的國民所得超過3萬美元的時候,再去談論臺灣的民主化;超過10萬美元的時候,再去指責香港的自由經濟,肯定不會太遲,而且顯得有底氣。

得了嚴重感冒的我在打完羽毛球之后就關注台灣選舉開票結果。在線上我幾乎成了跟蹤競選結果的記者,不停地播報情況,甚至是他們的言論都實時記錄。我已經意識到選舉的結果已然不重要,能看到雙方的競選人如此的大度和紳士風度以及如此平和的選舉場面,能夠深刻感受到台灣人民經過民主的洗禮之后成長為成熟、理性,內心感到極度的自豪。我欲顛欲狂,整夜不能寐。我似乎感覺剎那間鴉雀無聲,周圍萬分寂靜。我耳邊缺乏往日的喧嘩,對就是當局的批評聲音,往常他們都會等著看選舉的好戲,借機說事,結果打錯了算盤。在這一刻間,我猛然感覺到一個龐然大物在民主面前止不住地顫抖。藍綠雙方的選民都很冷靜而理性,而且選舉也沒有出現「奧步」的現象,這一點讓國內的媒體感到很失望,不然他們又有口實了,說台灣的選舉有多么亂。這次他們大概沒話說了吧,只好去關注西藏事件。有人說,民主就是不適合中國人,中國人就是賤民,必須以獨裁治理。我無法同意這樣的觀點,這本身就是給人分等級,如果這樣的邏輯成立的話,是不是意味著精英享受特權應該為大眾接受嗎?我們關心台灣選舉,是因為我們期望它能夠給我們的國家的體制改變帶來新的變化,自由和民主的價值觀的漸漸被民眾所接受。

選舉的結果已然不重要,在上次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以2/3的選票大獲全勝,民進黨一敗涂地,我想這次選舉已經沒有什么懸念了。果然,開票的結果已經公布,馬瀟比謝蘇多出二百萬票,這是絕對的勝利。我在台灣的熱門網站i'm.tv上看到與上次相似的場景。但其實對馬英九來說,接下來的四年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差事,做不好,還是有可能四年后就下臺。對國民黨來說,肩上的擔子更重;對民進黨來說,要好好反思為何失敗,做好在野黨的本分。值得肯定的是,民進黨為台灣的民主進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其實我并沒有偏愛哪一方,不管哪一方勝利,只要過程透明且和平,都是令人贊許的;如果這場選舉是民進黨獲勝的話,我同樣會為之感到欣慰的。這次選舉的結果不僅給台灣新的契機,給台灣帶來改變面貌的機會,而且也給這邊的人們一個提示,其實中國也能實行民主制度。馬英九的溫和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緩解兩岸的緊張局勢,不敢說民進黨此次獲勝后,堅持獨立的路線,會給中共多大的借口甚至是引發戰爭的可能性。這次選舉結果出來,不僅這邊的老百姓普遍認同,甚至中共也是服服帖帖的。中國人對國民黨的認同實際上是對GCD一黨專政的強有力的諷刺,民眾對民主的呼聲應該會越來越高。對于正走在岔路口上的國家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比較肯定的答案。專制事實上已經不再有太多的市場了,我們也需要民族改革,而台灣大選就是一個很好的樣板。

我們應該為台灣民主喝彩,為自由和民主喝彩。

update: 我的估計沒錯的,GCD沒有看到奧步的現象,氣得鼻子都歪了。它的本質根本不會有變化,太恐懼失去統治地位了,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的精神控制。這次北京很尷尬,其實最希望臺灣選舉出現亂的場面的不是島內的某些政治勢力和一些有企圖的民眾,倒是GCD,它希望出現“奧步”的現象,可以趁機說民主不適合在中國執行。結果算盤打錯了,既然在選舉沒辦法像在雞蛋里邊挑出骨頭那樣,那么它就拿返聯、入聯公投說事,這兩個公投的投票率僅為35%多一些,就借題發揮說這么低的投票率就表明選舉的無效,并進而牽扯到選舉無效。現在很多人有這種想法,臺灣這次的民主選舉是不是讓那些說中國不能實行民主制的人士閉上嘴,可以看這篇文章,相當精彩。

還有我聽一個朋友說,聽到馬英九當選,他住家附近有人放鞭炮了。這是在2008年3月22日晚的廈門。

2008年3月21日星期五

「兩會」部分「精彩」言論摘錄

link


1、全國政協委員、國資委副主任王瑞祥:「對於所謂壟斷要科學界定,比如電信行業,固話業務、移動業務都有競爭,怎麼能算壟斷企業呢?當然不是。」
2、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鐵路局常務副局長羅金保:「春運期間鐵路一票難求的現象始終得不到緩解,根本原因在於鐵路票價太低。」
3、全國人大代表、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鐵路部門在雪災中的表現,至少打90分,不足的10分中,有七八分是失在我們運輸能力不足造成的,另外兩三分失在抗災預案的估計不足。」
4、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春運混亂為什麼要氣象局道歉?這要說明白,為什麼要氣象局道歉?」
5、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省長林樹森:「雪災是一場自然災害,除了部分擅自離崗、瀆職等情況外,貴州省的幹部表現得還比較好,不存在問責的問題。」
6、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省長袁純清(當被問到華南虎事件時): 「在兩會上,我們應該把精力主要放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上。」
7、全國政協委員、陝西海星集團董事長榮海:「(華南虎事件)政府最初的願望可能是好的。」
8、全國人大代表、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4.8%的物價漲幅預期目標是合適的,即便是到5%,也是可以的。」
9、全國政協委員、玖龍紙業公司董事長張茵:「降低富人稅負,把月薪10萬元以上的最高累進稅率從45%減至30%。」
10、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兆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穆麒茹:「釘子戶為了他個人的利益,損害了包括開發商在內的多數人的利益!這也是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雖然房地產產業對國民經濟作出了貢獻,但總體仍受到了不甚公正的待遇。」
12、全國政協委員、星河灣地產董事長黃文仔:「房價高其實沒關係,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形成良性迴圈,這樣對大家都有利。」
13、全國政協委員、祈福房產董事長彭磷基:「如果你還沒有買房的話,快點去買,現在是一個很好的價格。」
14、全國政協委員、資訊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曹淑敏:「手機通話費不是高收費。」
15、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副省長陳曉光:「現在老百姓所反映的‘上學難、上學貴’的論調是不對的,我們從來沒有過‘上學難’,也沒有過‘上學貴’,我國也不存在‘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
16、政協列席、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如果實行分級管理,等於承認淫穢色情可以大量出版。」
17、政協委員、廣州市衛生局副局長曾其毅:「所謂看病難看病貴,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難是中國,看病最不貴是中國。」「其實在中國看病並不貴,是人們的價值觀念問題。」
18、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韋葦:「國內旅遊是省域之間互掏腰包,不會增加社會財富總量,反而污染環境,消耗能源,損壞文物,所以要控制國內遊的規模。」
19、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濟甯市長張振川:「允許有爭論,但是標誌城肯定要建。」(在回應108個政協委員簽名反對在山東濟甯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一事時張振川如是表示。2004年做過的一次預算認為,建造這個標誌城將耗資300億元人民幣)
20、全國政協委員李曉東、王二虎、週一波、王西林聯名提交提案:「每年清明節黃帝陵祭祖活動由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共同主辦,陝西省政府或國內各 省輪流承辦,國家主要領導人擔當主祭,各省負責人率團、港澳臺代表、海外各國華人代表共同參加祭祀,電視全球轉播,把祭祀黃帝上升為國家級的大典。」

原來「精英」說話都跟放屁一般,沒頭沒腦,令人作嘔。有網友針對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的言論,

「鐵路部門在雪災中的表現,至少打90分,不足的10分中,有七八分是失在我們運輸能力不足造成的,另外兩三分失在抗災預案的估計不足。」

是這樣說的:

恭喜鐵道部,再接再厲,明年爭取給自己打個「250」。

另附人大代表艷照一枚,請各位觀眾欣賞,這一般都是在床上才可能拍出的照片喲。Via doubleaf


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

中國新的知識分子

中國新的知識分子

盡管世界對中國日益關注,但沒有人注意它的理念和產生這些理念的人們。 然而,中國有一群非常活躍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理念证明是对對西方的自由主义霸权严肃的挑战。

作者:Mark Leonard

原文鏈接:China's new intelligentsia

翻譯:Peter Guo


Mark Leonard 是歐盟議會外國關系的執行主任。 他的書《中國在思考什么》(What Does China Think?)已經出版了第四版。

我不會忘記 2003 年第一次到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的訪問。 我受到該院副院長王洛林以及黃平(音譯)的接待,王的祖父曾經將馬克思的《資本論》翻譯成中文,而黃過去曾經是一個紅衛兵。 坐在過于寬大的扶手椅上,我們呷著茶水并聽取介紹。 王洛林有禮貌并微笑地點頭,然后告訴我們科學院有 50 個研究中心,覆蓋了 260 個學科,擁有 4000 全職的研究員。

在他這樣說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快要轉到寬大的扶手椅的縫隙中去: 英國的智庫以數百計,歐洲以少以千計;甚至美國的智庫天堂也不可能超過一萬。但在中國,一個研究所就有四千研究員,而北京有十幾個這樣的研究所或智庫。 無可否認,中國社會科學學院的人們認為很多研究員沒有真材實料,但在人數上就足夠了。

在這次旅途的開始,我就希望能夠得到有關中國的快速介紹、了解基本的情況,然后打道回府。 我曾經想象中國的知識分子是由很多在共產黨或這個國家的頂級大學背后的堅定的理論家。 相反,我陷入了知識分子、智庫和活動人士的隱秘的世界,所有人都在激烈地討論他們國家的未來。 我馬上意識到應該對北京和上海做更多訪問以得到中國內部討論的規模和野心。 甚至在我的第一次旅行,我的頭腦就被——我將自己接下來的幾個年頭的人生放在致力于了解在我面前展開的活生生的歷史——這樣的想法占據。三年多來,我曾經和幾十位中國的思想家談話,觀察他們隨著這個國家驚人的變化而在觀念上的發展。 有些是黨員;有些是黨外人士,還有些人則是在和當局尷尬的關系中忍受痛苦。 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是局內人。 他們選擇在中國生活和工作,并因此要應付一黨專政的國家的反復無常的要求。

我們習慣了中國在世界經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但它也可以重新塑造我們關于政治和權力的理念嗎? 這個中國知識分子覺醒的故事沒有很好地記錄下來。 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美國知識分子生活的轉型和改變,但有多少人可以說出一個當代的中國作家或思想家的名字? 在中國,黨內的論壇,以及大學、半獨立的智庫、期刊和互聯網上,盛行著有關這個國家方向的討論: 「新左」經濟學家同「新右」經濟學家爭論有關不平等;政治理論家爭論有關選舉和法律規章的相對重要性;而在外交政策領域,中國的新保守主義者同自由的國際主義者爭論大戰略。 中國思想家正試圖在競爭目標中協調,探索他們如何享受全球市場的利益而同時又能使其政治和經濟體制的免受創造性的破壞。 其他一些人試圖以「壁壘的世界(walled world)」的中國版來挑戰美國全球化的扁平世界。

自相矛盾的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權力被中國專制的政治體制給放大了,在這里沒有反對黨、沒有獨立的工會、政客之間沒有公共分歧,媒體的存在是為了加強社會控制而不是促進政治問責制。 如果僅因為其比正式的政治所能召集的任何事物更主觀、激進、感情用事,這個世界上的知識分子的討論可以變成政治的代言。 而事實上,這里沒有結束共產黨統治、西藏×獨立或天安門#事件的自由討論,在主流報紙和學術期刊上關于中國的經濟模式,如何杜絕腐敗現象或處理外交政策問題如日本或朝鮮。 盡管互聯網受到警察的嚴密控制,討論比紙質媒體要自由得多(盡管最自由思想博客之一胡佳最近被逮捕了)。 關起門之后,學院派和思想者常常自由討論,甚至是有關最敏感的議題比如政治改革。 中國人喜歡討論是否是知識分子影響了決策者,還是決策者集團利用雇傭知識分子作為非正式的喉舌來促進自己的觀點。 無論是任何方式,這些討論已經變成政治過程的一部分,并用來作為將理念到位,而且可以為中國的決策者提供更多的選項。 例如,知識分子定期被要求到政治局的「学习班」做汇报;他们准备报告,而这些报告将写入黨的五年計劃;而且為政府白皮書提供建議。

因此,中國的知識階層是否变得更加开放和西化呢? 他們討論的許多概念,當然包括共產主義自身,也都是西方的舶來品。 自從1978年起,有一百多萬的學生曾經在中國之外的地方學習,很多是在西方,可能會造成更多的独立思想的、西式的論述的出現;不到一半的人回到中國,但這個數目再增加。 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在中国一个「知識分子」的形成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 教育仍舊關注於國民生活的實踐性貢獻,盡管高等教育在急劇擴招(20% 左右的 18-30歲的年輕人在大學學習),教學方法仍然嚴重依賴死記硬背的學習。 另外,所有的這些人被嚴密監控著以防政治異見者,政治教育仍然是必修課。

張維迎有一件和古巴雪茄有关的事情。 当我到他在北京大学的办公室见他的时候,我看見在六個Cohiba(古巴雪茄頂級品牌,譯者注)在他的桌子上壘得高高的。 雪茄盒子,价值是一个中国农民的年收入的好几倍,是西方自由的部分(虽然是共产主义国家的产品),物力论的象征,他希望它會逐漸消退并取代毛澤東思想的最后的殘羹冷炙。 像其他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或他們的反對者稱之為「新右」的成員,他認為中國不可能自由,直到國有經濟解體,并且這個國家枯萎到主要保護物權的殘余體。

新右派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中國經濟改革心臟。 張維迎有一個最喜歡用來解釋這些改革的寓言。 他告訴有關一個農村的故事,這個農村依賴馬來進行家務勞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的老者意識到依賴斑馬的鄰近的農村做得更好。 因此,在利用了媽的優點多年之后,他們決定擁抱斑馬。 僅有的障礙轉化為已經被洗腦幾十年的村民對馬的崇拜。 這些老者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計劃。 每個晚上,當這些村民睡著的時候,他們在白馬上漆上黑色條紋。 當這些村民睡醒的時候,干部們提醒他們這些動物不是真的斑馬,只是一些裝飾了一些無害的斑紋的老馬。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后,村干部開始將涂漆的馬替換成真的斑馬。 這些巨大的動物改變了這個村莊的命運,增加生產力和創造財富。 僅在許多年之后,在所有的馬已經被替換為斑馬并且村莊已經從多年的繁榮受益之后的很長時間,老人們才召集市里面的人來宣稱他們的社區已經成為斑馬的村莊,并且斑馬是好的,而馬是不好的。

張維迎的故事是了解其在1984年首次提出的「雙軌制價格」理論一種方式。他說「雙軌制價格」可以讓政府從一個由官方定價的經濟體轉變為市場定價的經濟體,而不會公開拋棄其對社會主義的忠誠或轉變為中央規劃中有既得利益的反對派中。 在這種方法下,一些貨物和服務繼續以國家操控的價格出售,而其他則在市場價格出售。 隨著時間的推移,直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以市場價格出售的貨物的比例在穩固地增加,幾乎所有的產品以市場價格出售。 「雙軌制」方法是實用主義和漸進主義結合成為實際,這使得中國的改革者能夠繞過障礙工作而不是和它們遭遇。

最出名的斑馬村莊是深圳。 在上世紀70年代末,甚至是個毫不起眼的漁村,提供給不到千人的居民貧窮的生活。 但在接下來的30年里,它變成了張維迎及其同事正構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象征。 由于其毗邻香港,鄧小平在1979年選擇深圳作為第一個「經濟特區」,給其領導人減稅的權限、不受管理規定的約束以及許可,來開辟新的市場理念。 深圳改革的建筑師想要建立高科技工廠,能夠大規模生產附加值的商品在西方銷售。 這樣的試驗區是通過劃撥這個國家巨大的儲蓄和出口得來的外匯資助的。 沿海區域吸引了數目龐大來自農村的工人,使城市的工資水平降低。 并且這個體制是放任地將財富自然地從富人流到窮人,而不是有意識地重新分配。 鄧小平敏銳地斷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堅持認為不同地區必須「開小灶」而不是將他們的資源放在一起吃「大鍋飯」。 結果,東部省份個改革者允許從貧窮的內陸地區脫離出來并遙遙領先。

但今天體制背后的經濟學家,如張維迎,他們的生活變得日益艱難。 在從爭論西方引入理念的最佳時期30年之后,中國已經轉變為反對新右。 民意測驗顯示他們是中國最不受歡迎的團體。 公眾對改革的代價的憂慮不斷增加,改革導致失業(laid-off,官方稱為下崗)工人的抗議和非法拆遷和拖欠工資的擔憂。 并且,市場的理念正被新左挑戰,新左主張更溫和形式的資本主義。 理念的戰爭在國家對市場;沿海對內陸省份;城鎮對農村;富人對窮人之間對立起來。

汪暉是新左的領導者之一,新左是個松散的知識分子群體,他們通過在一些雜志如《讀書》上發表文章日益抓住公眾情緒并緩和政治爭吵的語調。 汪暉是文獻而不是政治的學生,但他因在1989年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游行中的角色被政治化了。 正如那個時代的年輕的知識分子,他是市場潛能的堅定的信徒。 但在天安門大屠殺之后,汪暉離開了,到山區去并躲藏了兩年,開始了解農民和工人。 他在那的經歷使他懷疑無節制的自由市場并使他堅信國家必須在防止不平等上起到作用。 在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流亡期間,汪暉的理念得到進一步發展,但像許多其他的新左思想家,他也回到中國大陸,并在著名的清華大學執教。 去年,我在北京的「思想者咖啡」遇見他,這是一個明亮和通風的休憩場所,有著舒適的沙發和新鮮濃郁的咖啡。 他看起來就像一個古典的公共知識分子: 短發、穿著意見褐色夾克和黑色的圓高領毛衣。 但汪暉不是生活在一個象牙塔中。 他寫報道揭露當地的腐敗現象并幫助工人自己組織起來反對非法的私有化。 他的群體是「新的」,因為不像「老左」,它支持市場改革。 這是左派,因為不像「新右」,它擔憂不平等: 「中國搖擺于被誤導的社會主義和任人唯親的資本主義的兩個極端,并受害於兩者最壞的元素,我贊同將這個國家的方向朝向市場改革,但中國的發展必須更加平衡。 我們一定不能夠給 GDP 增長全部的優先權,而排除工人權利和環境」

這種新左的哲學是中國相對富裕起來的一種產物。 既然市場趨勢經濟增長,他們問對財富應該做些什么。 它應該繼續積累在精英的雙手上,或中國應該推進一種使所有的公民都受益的發展模式嗎? 他們想發展一種中國模式的社會民主。 正如汪暉所說: 「我們不能指望這個國家用德國或北歐的模式。 我們是個如此巨大的國家,國家可能得為那種福利承擔巨額開支。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制度創新。 王紹光【政治經濟學家】主張低價的保健。 崔之元【政治理論家】主張改革財產權給工人在他們工作的公司一種說法。 胡鞍鋼【經濟學家】主張綠色發展。」

北京權力的平衡正微妙地轉向左派。 2005年年末,胡錦濤和溫家寶出臺了「十一五計劃」,這是他們的「和諧社會」的藍圖。 這是自1978年開始的改革時代以來的第一次,經濟增長不被描述為中國國家的高于一切的目標。 相反,他們主張引入一個福利的國家,承諾養老金、失業救濟金、医疗保險和产假的基金以每年20%的增加。 對于中國農村地區,他們承諾結束乱摊派的税收并改善医疗和教育。 他們也保證將能源消耗減少20%

十一五計劃是新的中國模式的模板。 在新右那里,仍然保持著永久性試驗法的理念——一種漸進改革過程而非休克療法。 并且,它接受市場將驅使經濟增長。 在新左那里,關注不平等和環境并要求可以和競爭聯姻的新制度。

2007年二月,胡錦濤驕傲地宣稱創造了一個新的經濟特區,完成了出口補貼、稅收減免和公路、鐵路和航運的投資的常規結合。 然而,這個經濟特區是在非洲的心臟,在贊比亞的銅礦帶。 中國通過建立一系列由鐵路、公路和到世界其他地方的航道連接的工業集散中心,將其增長模式移植到非洲大陸。 贊比亞將成為中國的「金屬集散中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提供了铜、钴、钻石、锡和铀。 第二個區將在毛里求斯,提供中國一個「貿易集散中心」,將給中國進入東非和南非20個成員國,自利比亞延伸到津巴布韋的共同市場提個40個經濟優惠條件,以及進入印度洋和南非市場。 第三個區是「航運集散中心」,將可能是在坦桑尼亞的首都達累斯薩拉姆。 尼日利亞、利比里亞和佛得角群島競爭其他兩處地方。 正如東歐通過競爭加入歐盟而被改變,我們可以見到非洲通過競爭吸引中國的投資而轉變。

在其建立這些區域的同時,北京正著手在狂歡的、危機交錯的非洲大陸建立新的公路和鐵路,投資遠遠超過舊的殖民國家曾經做過的。 此外,中國的出現正改變經濟發展的規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曾經為政府官員和選舉的領導人中驅散對上帝的恐懼,但現在他們得求著甚至是非洲最窮的國家聽他們的嘮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花了多年的時間同安哥拉政府談判一個透明協議,結果在2004年原定簽署該協議之前的幾個小時,盧旺達當局不再對這筆錢有興趣了: 他們已經從中國獲得2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 這樣的故事在這塊大陸上不斷重復,從乍得到尼日利亞、蘇丹到阿爾及利亞、埃塞俄比亞和烏干達到津巴布韋。

但是,中國模式的擴張已經遠遠超出中國投資者目標區域。 從中等收入和貧窮的國家,從伊朗到埃及,安哥拉到贊比亞,哈薩克斯坦到俄羅斯,印度到越南和巴西到委內瑞拉的研究團隊已經周旋在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周圍以在北京的經驗中尋找教訓。 知識分子如張維迎和胡鞍鋼已經被要求對他們進行培訓。 幾十個國家正在照搬北京的國家驅動的發展,使用公共資金和外國投資來建立資金密集型工業。 一些經濟特區的復制品在全球各地一股腦地建立起來,世界銀行估計在120個國家進行著超過3000個項目。 全球化本來是意味著市場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的勝利,但中國顯示了國有資本是其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因為自由市場觀念已經傳播到全球,自由民主也隨之在各地覺醒。 但對于北京當局來說,對自由民主沒有任何憐憫之心的。 中國知識分子最令人驚訝的一個特征是,那些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要求選舉的「民主」知識分子已經改變了他們對政治改革的姿態。

俞可平就是政治改革的張維迎。 他是個迅速升起的明星和胡錦濤主席的非正式顧問。 他管理一家研究所,該所部分大學性質,部分智庫性質,而部分是政府改革的管理咨詢所。 當他談及這個國家的政治未來,他經常用經濟學領域做個直接的類比。 但我最后一次在北京遇見他的時候,他對我說,一夜間的政治改革對中國的破壞和經濟上的「休克療法」是一樣嚴重的。 相反,他已經提出民主循序漸進的理念,由成功的草根試驗開始,自下而上。 他希望在共產黨內部首先提倡民主,然后擴大到社會的其余部分。 正如允許沿海地區「先富起來」,俞可平認為可以通過黨內選舉使黨員「首先得到民主」。

沿海地區從自然經濟優勢中受益,如毗鄰香港、粵語和交通聯系,俞可平看到了黨員的優勢,如較高水平的教育和良好的談吐,這使他們成為天然的民主先鋒。 更甚之,他能指出這種場面的例子。 在他的建議之下,我在2006年訪問了四川省一個叫平昌的縣城,那里允許黨員選舉出鎮黨委書記。 長期來說,民主可以擴大到黨內高層,包括最高級別的職位的競選。 他在黨內民主的觀點的邏輯結論可能是將共產黨分裂為不同的派系,在意識形態層面上競爭以獲得支持。 可以想象,非正式的新左和新右群體有一天將甚至成為黨內的正式黨派。 如果共產黨是個國家,它的7000萬黨員將使其比英國還要大。 然而,很難想象偏僻、貧窮的平昌縣會成為大都市如上海、北京或深圳的一個模式。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其他2860個縣都沒有跟隨這樣的先例。

許多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質問選舉的實用性。 潘維,北京大學冉冉升起的明星,在第一次與我會面的時候嚴厲斥責了我過于關注草根民主的試驗。 「四川的試驗是行不通的」,他說, 「當地的領導人有自己的政治目標: 他們想要出名。 但這種試驗是不成功的。 事實上,四川是個民眾抗議最多的一個地方。 很少有其他的地方愿意效仿它。」

中國的思想家認為所有的先進的民主國家正面臨著一個政治危機: 參加選舉的人在減少,政治領導人的信仰下降,政黨失去黨員并且民粹主義在上升。 他們研究西方領導人是如何越過政黨的負責人的途徑,并開拓新的技術如投票選舉、民意調查或「公民陪審團」來了解這些人。 西方仍然有多黨選舉,作為政治過程的中心部分,但已經補充了新的類型的考慮。 根據新的政治思想家的看法,中國將會在其他方面有所作為: 使用差額選舉但做公共咨詢,專家會議和調查作為決策的中心部分。 這種理念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位政治科學家房寧簡潔地描述。 他將西方的民主比喻為一個固定菜單的餐館,在那顧客可以選擇廚師的身份,但沒有說選擇哪個碟子來做菜。 中國的民主,從另一方面說,總是涉及相同的廚師——共產黨,但可以「按菜單點菜」來選擇端上哪種政策菜肴。

重慶市是個擁有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這很少有西方人聽說的。 它坐落于長江和嘉陵江的匯合處的山嶺中,試圖成為知識分子如潘維和房寧的理念的活生生的實驗室。 市政府已經根據對個人、電視和網絡上做聽證進行所有重要的管理。 最讓當局感到驕傲的是輕軌的票價聽證,可以看到費用從 15 元降到 2 元。 這種試驗正在被中國的其他城市效仿。 但更有意思的試驗是在溫嶺市的小鎮澤國進行,它使用一種新的「協商投票」來決定主要的開支決定。 斯坦福大學一個叫 James Fishkin 的政治科學家的想法,追溯到雅典民主的理想(參見“The thinking voter”Prospect 20045月)。 它涉及了隨機選擇的人口樣本,并在要求他們在議題上投票之前將他們引入和專家咨詢的過程。 澤國鎮使用這種技術來決定如何開支 4 千萬圓(287萬歐元)的公共建設工程預算。 到目前為止,這樣的試驗僅有一次,但 Fishkin 和中國的政治科學家何包鋼相信「審議民主」可能成為政治改革的一個模板。

當局當然看起來愿意試驗所有種類的政治創新。 在澤國,他們甚至通過關注群體引入一種形式的政府。 但指引政治改革的主要標準看起來是它必須不威脅到共產黨的一黨專政。 一個更加響應的集權主義形式的政府能夠演變為一個合法和穩定的形式的政府嗎?

從長遠角度說,中國的一黨專政會垮臺的。 然而,在中期階段,這種統治好像在發展日益復雜的技術來延長其存活和對不滿先發制人 中國已經通過證明極權統治可以帶來經濟增長改變了全球化的討論期限。 在未來,審議專制的模式能證明一黨專政國家也能帶來一定程度的大眾合法性。 并且如果中國公眾咨詢的試驗起作用,全球的專制將會在一個全球化和大眾通信的時代允許一黨專政國家生存的模式下振作起來。

中國在西方的學者爭論這個國家是否積極推動專制或是否僅僅是在一心一意地追求國家利益。 任何一種情況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極權主義冠軍。 壓力集團人權觀察抱怨,「中國增長外國援助項目給先前依賴于那些堅持人權進步的獨裁者創造了更多選擇」。

然而,中國對國家政治的侵襲不應該減少為其對非洲獨裁者的支持。 它試圖在世界舞臺上重新定義力量的含義。 事實上,測量 CNP(綜合國力)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旋轉木馬。 每一個主要外交政策智庫已經建議其自己的指數對每一國家的國力——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來給出一個數值。 并且在全球化和普世準則的時代,有關中國戰略家最令人吃驚的事情是,他們不知羞恥地關注「國力」。 重新從世界經濟力量、公司甚至是個人那裏重新取回統治權是中國人世界觀的中心。

杨毅是個軍人,海軍少將并且是中國最重要的軍事智庫的領導。 他是中國外交政策制定的最強硬的家伙之一,但他在力量上的理念遠遠超出了最新的武器系統的評估。 他認為美國已經通過采取在國際關系中的「道德高度」在中國的周圍形成「戰略包圍」。 每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試圖堅持其外交方面的權利、現代化其軍隊或和其他國家建立關系,美國認為這是一種威脅。 楊毅抱怨,并且世界的其他國家過于經常把中國作為超級大國的領導者: 「美國在制定和修改國際游戲規則有最終裁判權。 他們已經主宰了國際的話語權,美國說,「只有我們可以這樣做,你們不可以這樣做」。

中國外交政策圈子中的一個噱頭的詞語是「軟權力」。 這個觀點是美國政治科學家Joseph Nye1990年發明,但在北京推廣的熱情遠比華盛頓特區要高漲。 20064月,在北京舉行了一次會議探討「中國夢」——中國對美國夢的回應。 這是個將人民共和國和三個強大的理念聯系在一起的嘗試: 經濟發展、政治主權和國際法。 美國外交家談論政體改變,他們的中國同行則談論尊重主權和文明的多樣性。 美國外交政策采用制裁和孤立來阻遏其政治對手,中國則無附加條件提供援助和貿易。 美國喜歡將自己的喜好強加到不情愿的盟友身上,而中國至少表面上有聆聽其他國家的優點。

但是,當所有的中國思想家想要加強國力,而他們在他們國家的長期目標上有分歧。 從一方面說,自由國際主義者如鄭必堅喜歡談論中國的「和平崛起」和如何加入世界;適應國際體系并學會對國際秩序做積極貢獻。 在最近的幾年里,北京已經通過六方會談解決朝鮮核歐盟、俄羅斯和美國解決伊朗問題;在2005年的蒙特利爾國際會議上對氣候變化采取妥協姿態;派遣四千名維和人員參與聯合國任務。 甚至在一些和西方不一致的議題上,如人道主義干預,中國的姿態正變得有略微差別的。 當西方干預科索沃,北京以其違背「不干預原則」為理由反對。 在伊拉克問題上,它棄權。 而且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盡管背景仍和蘇丹政府保持緊密聯系,在2006年最終對聯合國的維和部隊委任托管投票。

從另一方面說,中國的「新保守派(neocons)」或者他們可以稱為「新共產主義者(neo-comms)」,如楊毅及其同事閻學通公開討論他們正使用現代的思維幫助中國實現古代的夢想。 他們的長期目標是看到中國回復到偉大國力的狀態。 像許多中國知識分子,閻學通曾經研究了古代思想。 他說:「最近我讀了所有古代中國學者寫的這些書,發現這些人很聰明,他們的觀念和最現代的國際關系理論更中肯」。 最令他感興趣的是古代中國學者兩種秩序之間所做的區別: 「王」和「霸」。 「王」體制是以統治的超級力量為中心,但其首位是基于良好的政府而非強制或領土擴張。 而「霸」體制正相反,它是一種經典的霸權體制,最強大的國家強加其規則在其周邊的國家。 閻學通解釋了在古時候中國是如何運用兩種體制的: 「在亚洲,我们中国有个「王」體制。 在此之外,在處理「蠻夷」的時候,我們有個「霸」體制。 這很像今天的美國,它在西方俱樂部采取一種「王」體制,在這里它不采用軍事力量或采用雙重標準。 然而,在世界范圍內,美國是霸權主義的,使用軍事力量或采用雙重標準。 根據閻學通的說法,中國想要變得更強大將有兩個選項。 「他可能變成西方「王」體制的一部分。 但這意味著改變其政治體制成為一個民主國家。 中國的其他的選項是建立其自己的體制王」。

自由國際主義者和新共產主義者之間的緊張時毛澤東時代資產階級和革命性的外交政策的變異, 接下來的一些年頭里,中國將必然資產階級化。 它已經決定有所保留地加入全球經濟體及其制度中。 它的目標是加強他們來約束美國并保證中國發展的一個和平的環境。 但長期來說,一些中國人希望建立一個中國設想的全球秩序。 這種理念是要在改變基本的事實時避免沖突。 正如他們在制定國內政策,他們希望其他的現實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如在非洲,中國的價值觀和規範越來越決定事件的過程而不是西方的。

西方的創造歐盟和北約,是由主權國家的共同利益限定的而非出于保護目的,可能將有一天會發現處于胚胎期的東亞共同體和上海合作組織成為他們的對手。 通過這些組織,中國使其鄰國對其和平意圖感到放心并建立一個新的利益共同體,將美國排除在外。 前美國官員 Susan Shirk 在二戰后中國和她的國家的多邊外交之間畫一條平行線: 「通過將自己和國際規則和政權約束,美國成功地建立了霸權秩序」。

聯合國也正成為中國世界觀的放大器。 不像俄羅斯,后者和妄自尊大者毫無二致,正享受著其公然挫敗美國和歐盟的計劃的能力,中國傾向于作出一個妥協的姿態。 在伊拉克戰爭之前,盡管中國反對軍事行動,它讓法國、德國和俄羅斯帶頭反對它。 2005年當在擴大聯合國安理會的討論中,中國鼓勵非洲國家要求他們自己的席位,有效地扼殺了日本爭取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意圖。 同樣,北京也愿意讓伊斯蘭國家組織帶頭弱化新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這種外交策略已經起效,導致美國的影響力很大下降: 1995年美國在聯合國大會中得到50.6%的選票;到2006年,這個數字已經降到僅有23.6% 在人權上,結果更加富有戲劇性: 中國的得票率從43%沖到82%,而美國則由57%降到22% 紐約時報的聯合國通訊記者 James Traub 說:「這是不言而喻的,聯合國僅在美國允許的范圍內起作用」。 「這格言將很快適用于中國」。

中國知識分子之間在更敏感的話題上的爭論將會在智庫、記者和大學中以及互聯網上繼續爭執不休。 中國思想家將會繼續扮演著知識分子喜鵲的角色,采取西方的觀念來滿足他們的目的并有選擇性地從中國自己的歷史中獲取。 隨著中國的全球足跡壯大,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變得對張維迎和汪暉,俞可平和潘維,閻學通和鄭必堅的理念熟悉;這和我們與在過去幾十年裡,從上世紀80年代的里根主義經濟學家到911年代的新保守主義戰略家的那些美國思想家一樣熟悉。

中國并不是一個對知識分子而言開放的社會。 但出現了更加自由的政治討論,大批西方留學的學生回國和龐大的國際事件如奧運會正在使其變得更是如此。 并且它是如此巨大,如此務實并是如此難以成功,因此它的領導人一直在嘗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做事。 他們使用經濟特區來檢驗市場哲學。 現在他們正在檢驗一千種其他的理念,從審議民主的區域聯盟。 在社會試驗的實驗室中,一種新的世界觀出現,這將有天會具體成為一種被承認的中國模式——一種替代的、非西方的路徑來讓世界的其他地方跟隨。


THE end

(到此完)

Related reading

China’s New Leftist via New York Times
中国新保守派的崛起 (Rise of Chinese Neocons) via 華夏記者網
China 'graylists' its intellectualsvia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In China, Talk of Democracy Is Simply That via New York Times

2008年3月16日星期日

給朋友的忠告

朋友,不知道你能不能讀到我的BLOG,我甚至都沒告訴任何身邊的熟人我有個BLOG。這篇文章是專門寫給你的,如果你看見了,就會猜到這BLOG的作者是誰了,但愿你對繁體字沒興趣。感謝你從西藏帶來很多精彩的故事,看到你給我的照片,西藏的美景讓我浮想聯翩,真想立馬去那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但這一次,我們又在政治的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也許我們在政治理念上根本沒有共同語言,但至少我們是朋友。這篇短文也寫給一些人,這些人的共同的特點是動則大談特談「愛國主義」,仿佛世界上只有他是愛國者一般。我對這些人一直是另眼相看,真夠爺們,那才叫真正的操行。一個字:屌;兩個字:很屌;三個字:太屌了;四個字:真的很屌;五個字:屌得不得了……

真是一個多事的年代,我知道西藏出事了,而且也很嚴重。我知道你到現在還有還有共產主義的夢想,而且你堅信共產黨能夠成功實現這樣的夢想,你常常說自己要為國家做點什么,從這點來講符合中國人那種傳統的報國情懷。所以,你去了西藏,而且服務于一個我不甚喜歡的部門。可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你究竟了解了西藏什么東西呢?我知道你的工作是成天寫一些連你自己都乏味的文章,還有就是帶著國外的記者去政府指定的地方做采訪。你說西方人不客觀、對中國有偏見,報道史實,但是你的這種觀點何嘗不是對西方有偏見呢。假如一切都光明正大的話,為何介意記者去自由報道呢?我相信如果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意愿去了解這個世界,無論失實的報道多么像真的,都有可能被揭露出來,比如去年的華南虎照片事件。我們不討論西方對中國的偏見如何,我們應該反過來自己國家的傳媒是不是在欺騙民眾,這才真正反映一個政府的誠信,假若一個政府連自己的老百姓都欺騙的話,那它有什么道理不去糊弄外國記者呢。你回來之后,就跟我把西藏吹得天花亂墜,說那有多好,而且你能異想天開地將自己想象為一個藏人,對中央的政策感恩戴德。這實際上是你一廂情愿的表現,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的身上。事實上,在西藏出現各種各樣的事件,其實就是對中央政策的最有力的嘲諷。

千萬不要把宗教當作一種迷信,而應該看作一種對生命的理解。你是個無神論者,我也是,但必須明白的是,不能夠去詆毀任何人的宗教信仰。很容易得出答案,為什么很多藏人的家庭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廟去而不是到學校中,因為學校的教育就是灌輸無神論。我知道你們那樣的部門是做表面工作,表面上說維護國家統一、漢藏民族團結,充其量是維護自己的統治罷了,你們黨當年也不是在中國搞分裂,但私底下不知道有多瞧不起藏民。這是從你的言行舉止中判斷出來的,你說那些藏民十分懶惰。怎么能指望這個處于邊陲之地的高原民族像上海人一樣的節奏快速,你和我一樣出自農村,應該明白不能拿農民的生活節奏和城市人相比,這道理是相同的。在你所在的那個部門看來,藏民就好像是一些向中央勒索的暴徒,給他們錢就安靜一些。沒有任何民族希望自己被作為乞丐一般看待,而你們確實是這樣認為,根本沒有把人家當作有自尊的民族看待。到底什么叫懶惰,難道天天在單位喝茶看報就算是勤奮?你把多數的時間都花費在徜徉于各個大小論壇,進行無聊的跟貼、灌水,殊不知在這些網站上的灌水的人多半很無聊,五毛黨、腦殘者的人不計其數,有些言論根本不需要經過大腦考慮的,真正會思考的人從來不輕易去灌水的。為國家做貢獻,只是嘴上的功夫,把時間花在網絡上、整天寫一些無聊重復的文章就算為國家做貢獻,那么在網絡上的不知有多少人可以被稱作「愛國者」。為什么要偏執地認為,只有在政府部門工作才能為國家做貢獻,愛國多種形式,各行各業的人不是都在為這個國家努力嗎?無聊的人總是能整出一些蹩腳的玩意兒,沒有能力的人只好在道德上去強求別人。我不少曾經無所事事的同學,后來都借助各種各樣的關系進入了政府機關,你以為他們這些紈绔子弟能真正為這個國家做點實在的貢獻嗎?我可以承認自己很偽善,但是到西藏的志愿者中有很大部分的人僅僅是為了緩解自己的就業壓力,一年回到都市考研還能多加十分。這十分能夠在排名上前進多少名,這里邊的利益關系不用我明說了吧。多年前,你曾經跟我說我適合去政府部門工作,今天起恰相反,我是不太可能去為我不喜歡的黨派賣命的。

你試圖說明自己對西藏有多么了解,因而你跟我說這次從當局某個部門工作的認識的人那里了解到這次事件死了 10 人,還說比 89 年的那次動亂傷亡人數要少一點。我繼續追問89年死了多少人,你說十幾來人,顯然大伙都知道在撒謊,那次事件比這事件嚴重多了吧。再說你不用去向內部的人事了解情況,我也能知道是 10 人,因為我在網上早就看到了。你根本就不用煞有介事地大費周章向相關人士咨詢,還問得有來有去的,不是多此一舉嗎?你堅持那些人沒有必要騙你,騙不騙你并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假如一個小公務員能告訴你的內幕,政府就真的沒有秘密可言了。實際上,傷亡人數多少并不要緊,要緊的是公眾了解事件的渠道是否通暢,官方的可信度如此低下,倒讓人不得不懷疑。而且這個數字,還有零有整,10多好的數字,還和「死」的發音相似。盡管在物理上有可能是這樣的人數,但看起來也他媽的太假了,所以我希望下次政府能把數字修飾得美一些,不要非得在9,10,11中偏偏選 10,以免有些居心叵測的人懷疑。

最后,你說你支持鎮壓,我覺得你的表態一點用處都沒有。沒有必要為黨當心,對這樣的事件它一貫的作風就是鎮壓。上個世紀四九年之后,幾乎每年都有不知死活的家伙和政府對峙,按你們的話說每次不得死個把人嗎?對于像我們這樣的人來說,根本就沒有發言權,不可能左右政府的決定,畢竟不是民選政府,民眾不可能有影響力的。不光是少數民族地區,漢族地區每年都有抗議活動,也有鎮壓,所以不用這樣證明你維護國家統一的表態,我就能知道結果如何了。問題是政府應該自己反省一下,能不能不用這種老套的方法來解決民眾的不滿情緒。再則,不要處處以精英自詡,炫耀自己的教育程度有多么不同,可是你讀的書也就那幾本。精英不是和普通老百姓脫離,在我眼里,他們和普通的鄉野村夫沒有區別,而應該以一個公民的良心和責任對這個社會做點實事。

記得一定多讀點書,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要充耳不聞。外界也不可能全部客觀,但是你有足夠的判斷力的話就可以判斷其真偽,不用當心別人對你的指責。自尊心強的人,往往也是極度自卑的人。要學習美國人為何科技這么強盛,而且還能在世界上輸出民主價值觀;要學習日本為何戰敗了,仍然能夠崛起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大國,為什么我們的國家都不能做到。抵制西方的自由民主理念是沒有好處的,你堅持認為西方的道路不適合中國,馬克思主義也是來自西方,你以為他就能適合中國嗎?為什么能夠接受馬克思,而不能去接受普世的價值觀呢?我不知道在中國還有多少人是共產主義者,不少共產黨人比我還現實,一心轉到錢眼里邊無力自拔。對于你那個理想,但愿共產黨能夠幫你實現,前提是它要能夠保住自身,假若它都自身難保的話,你的夢想也就永遠不能實現。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和堅強的毅力,而不是整天泡在網絡上,宛若一個思想警察,經過百折不撓的努力,我覺得希望還是有的。

我對共產主義的認識,和你是完全相反的。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公有部門越少,鼓勵競爭,社會的整體效率就會提升。你曾經考過公務員,有不人借助親戚的關系進入了政府部門,而把你和其他有才華的年輕人排擠了。你也知道有個「帕金森效應」,是說你一顫抖,抖動越厲害。我們國家的體制就像患了帕金森癥,越抖越多,今天市長的侄子能進入國稅局,明天為什么他的外甥不能進地稅呢?再說,這個城市不知有多少像模像樣的官,誰都不是吃素的,結果越來越多,全部都用人唯親了。相反,私人部門多的話,而且有競爭的存在,這效率就因此提高,因為沒有一個老板愿意自己的下屬部門近親繁殖。

記住,我們是朋友,僅僅是政見不同而已。

2008年3月13日星期四

Peaceful lake, unpeaceful Tibet

One of my friends who once worked as a volunteer in Tibet, recently came to see me in Xiamen and told about his experiences in Tibet. We knew each other in high school and kept connection even after I graduated from Nankai. Although we are close friends, it's interesting that we have no common ground on political issu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 and him is that, he called the western human rights researchers and activists the "anti-china forces", but I still keep hopes for western concepts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which I thought will reshape china and make great changes to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improve the spirits and mental outlook, and als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which is largely depended on the diversity, etc.. I need to tell you that he worked in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in a district government. The most notorious department in China is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which is always set to control the thoughts of people and once critisized by a professor Jiao Guobiao from Bejing University. He said to me, if someone ask which department you served, he didn't tell the exact department, because he didn't want to be despised if someone known his duty. So even this guy know what the impression made on the general people. I like him, despite we have quite different views on politics and always argue with an unhappy ending. I have ever discussed one an issue about Tibetan's life on such a long distance phone call for one hour, caused debt down of my cell phone; I never made such a long time phone call with another, especially with a man. Frankly, I don't like his job. The government wants to maintain one-party ruling, so it must keep a large group of thougt polices to be used as the mouthpieces. Even in his working unit (danwei), the department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divisions, a team with large figures, so you can image how huge the number of people work for the party's ideology.

He told me his daily job was to write something good for the party and show the foreigners with the good side of Tibant's life. He don't like the foreign reporters, in his words, those guys are discribed as stunborn, without an eye to see and an ear to listen. Everyday, he must do THE same job repeatedly, write THE article resembled with THE one written THE day before. If there come foreign journalists, he and his colleague will lead them to the places which are designated by the government. Normally, the reports aren't interested in the places where they will be led to, so the circumstance was always quite unhappy. I think he was greatly infuenced by officialism, because he always used a bureaucratic tone to talk to me.
"when i read Dalai Lama's book, I think he is a good guy, but he had run into a wrong track; he shouldn't transform himself from a religion servant to a politician", "the policy to the Tibetan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quite good, if I was a Tibetan, I wouldn't consider independency", "there was no slaughts on Tibetans when the Liberal Army entered the Tibet"

I must clarify the following points on what he had said:

1. Dalai Lama can be seen as a hero for Tibetans. Because Tibet is a place for religion, when the atheist communist party began to brainwash the Tibetans, as the leader, everyone will consider to separte from this nation. At least, my friend mistook the order. If not suppression from communism, Dalai wouldn't have been forced to make such consideration. Why Tibet is relative quite before 1949. The Communist Party should clearly know that no one can replace Dalai & his infleunce will never have an end to the Tibetans.

2. If the policy to the Tibetans is quite well, why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ignore, i think the Tibetans are not stupid. They are strong believers, but the communist party designate their spirit leader, they think they are humiliated. I feel quite strange that how can a atheist party designate religion leaders, such as for Christians.

3. Even Han people were not well treated during that terrible years, how could they be such merciful when they broke into the Tibet?

The Olympic Game comes close and close. The issue of Tibet is increasingly discussed. And I heard of that there was monk demonstration in Lhasa. Actually, I don't agree with independency of Tibet, but I hope the party will make some practical actions to improve the human rights status quo in this region. At least, they must release THE hands from controlling THE religion there.

This guy not only brought his stories to my ears, but also took some beautiful pictures to my eyes. On the left, the photos were taken at Namtso Lake. I never seen such beautiful place in my life time. THE sky is so blue and THE water in THE Lake is so clear through which you can see THE stones. In THE polluted China, it's THE last heaven. I should go to there to have a look.
Posted by Picasa

關于言論自由和blog


已經不間斷地工作將近3周的時間,現在終於有休息的時間了,感覺輕松了許多。手頭上有個非常龐大的項目,從接手起,在最近的幾天每天都工作超過12個小時。整天坐在電腦面前,兩手做機械運動,眼睛一直盯著螢幕看,可以感覺到面部神經慢慢麻痹。好在這樣的日子終於熬了過來,可是當我看到自己翻譯的檔被一 個英文系畢業的同事改得面目全非,心情就黯淡了許多,甚至在智商上被嘲弄了。setsetting本來我是譯成設定和設置的,結果通篇被改成了設置, set the category翻譯為設置類別,setting category也是設置類別,根本就無從區別。通篇下來,一路設置到底,好幾百處,讀起來味同嚼蠟,至少要區分一下吧,也要換一換口味吧。還有 reference,在數學上、物理上就是參照、參照系的意思,結果改成了參考。“determine the distance between……”裏邊的“determine”根本就是測定的意思,結果她卻改成了確定,幾乎和我爭論了半天。數據或圖像中的噪聲(noise噪點(noise),結果在她那邊變成了噪音,顯然不符合習慣。太多了,當我看到自己的稿件被這樣糟蹋的時候,心裏在滴血,一個文科出生的人,校對我的翻譯時居然這麼強勢,簡直在摧殘我的自信。結果,我還得一個一個改回來,弄得我身心俱疲。不想說我同事什麼,做什麼事情大可靈活一些,要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見,不過我現在意見不敢再看這個項目的檔了,沒有心情面對。不想這些煩心的事,準備逃離公司好好休息一兩天。

在這期間,時間變得十分緊張,甚至曾經認識的一個緬甸人要和我網上聊天,我也只能答應他十幾分鐘的時間。結果,我還被放了鴿子,說好星期一下午五點半通話,可是過了五點半,沒有看到他上線,開始以為他說的是緬甸時間530,到後來將近七點,還是沒有他的身影,我索性就關掉電腦。我知道那頭肯定出現了問題,他在今天給 我的郵件裏說,In my country inter net connection is down two days ago。緬甸那邊網路不行,本來我也沒有抱很大的希望,不出點意外才叫不正常的呢。幸慶自己不是生活在那樣的軍政府統治的國家,不過這種感覺好像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在我們的國家也沒有多大的自由可言。也就在此期間,我幾乎是銷聲匿跡了,blog許久沒有更新,twitter上也很少發言,但並不表示我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按照王小峰的說法,兩肺在北京召開了,又是一次勞民傷財的盛會,有人說兩肺是有一次春晚。有人曾經出過這麼一個謎語: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打一電影名稱),謎底是無極(無聊之極)。所以可見這個兩肺有多麼的無聊,當我看到雙葉blog上摘錄的那些所謂的有才的提案和言論,我明白了無聊其實有個兄弟叫著愚蠢。有些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一定要讓人因他們的言論對他們刮目相看的,對毛新宇這樣的蠢貨,我只能對他豎起中指,然后心里暗罵一句,“Fuck You!”。我已經不再愿對 GCD 表示憤怒,只能對其的低下表示遺憾和嘲弄。不過,這一條我很喜歡宋祖英等聯名提議:小學應增加繁體字教育實際上,寫繁體我沒有太大的問題,日常用的文字我都能寫。


言歸正傳,這里有一篇文章,是我在這一段時間之前翻譯的,通過新春秋的一篇post「網言不入罪,但會被開除」上了解到的。這篇貼子講的是一位媒體從業人員因開博而被老板炒魷魚,這家公司不是別人,而是全球有名的媒體、美國主流新聞頻道 CNN,而被解雇的人是《早安美國》的制作人 Chez Pazienza,相關的報道可以看這里留下的紐約時報的鏈接網址。我和新春秋一樣,感到很意外的是這樣的事件不是發生在網絡審查的中國,而是標榜言論自由的美國。也許在中國一個人因為其政治觀點或是其他不符合足以主宰其去留命運的人士的觀點,被開除這是很正常的事件,不難解釋為什么中國為什有那么多的 blog 被封,封博是件司空見慣的事情,在中國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而在美國,這樣一個倡導民主和自由理念的國家,言論自由被寫進憲法的第一修正案,發生這樣的事件,我感覺非常詫異也感到有諷刺意味。新春秋轉載了林瑞谷(Erik Ringmar)教授寫的一篇隨筆,我饒有興致把它翻譯出來,只是沒有時間把它發表在自己的 blog 中,一直拖了兩周。由于語言的關系,也許很多國內的 blogger 不太清楚發生這樣的事情,到現在為止,事情已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我很想去討論言論自由的限度和 blogger 如何保護自己。


Erik 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他歸結兩點:一、老板的虛榮,因為他們的權威不喜歡被別人挑戰;二、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考慮。前者有一定的成分在里頭,老板可以很偽善,一面大談特談言論自由,说什么言论自由是现代社会的支柱;另一方面又悄悄地把自己的員工解雇了。但歸根結底是后者。事實上,在全球五百強的公司對其員工開博客都有很嚴格的限制,主要是當心透露技術細節、股價或收入等等。為達到追求經濟利益的目的,犧牲了員工的言論自由的權利。Erik 甚至 不得不驚呼:

In this way the imperatives of the market reveal themselves to be our last taboo. The bottom line is today the only thing which is beyond criticism. In a democracy you can offend all you like as long as you don't say anything that has an impact on corporate profits. The market has become a threat to freedom. The market is today the only authority that never needs to justify its power over us.


在這樣的迫切需要市場顯示自己成為我們的最後禁忌。這底線是今天唯一無可指責的事。在一個民主國家,你可以得罪任何人,只要你不說任何會影響企業利潤的言論。市場已變成了對自由的威脅。市場是當今唯一的權威,從來沒有必要對其加諸於我們的權力辯解。

曾幾何時,市場成為對自由的威脅?不過,這就不難解釋為何雅虎公司會同中國政府合作,導致一名記者身陷囹圄;思科幫助提供了GFW的硬件設備;微軟封殺安替的blog,其實背后就是商業利益在作祟。這件事情讓我想起早前自己翻譯的一篇來自電子前沿基金會(EFF)的一篇指導如何安全博客的文章,在我的blog上可以找到(如何安全地博客(關於工作或是其他),里面就談到美国的宪法雖然保護公民自己的政見、黨派免被政府審查,但不規定私人團體如何做。正如在該文章中說的那樣:


While your right to free speech is protected by the First Amendment, this protection does not shield you from the consequences of what you say. The First Amendment protects speech from being censored by the government; it does not regulate what private parties (such as most employers) do.

雖然你的言論自由權利是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但這種保護並不保護你因所說的話帶來的後果。第一修正案保護你的言論避免被政府審查,它並不規定私人團體(如大多數的雇主)應該如何做。

老板總是可以以任何理由來解雇員工,而不需要任何解釋的,更糟糕的是,很多勞動保護法律還沒有在博客上嘗試過,博客人想維護自己的權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博客到底給這個世界帶來多大的革命,有一點是不言而喻的,給了草根更多發言的機會,在過去在公眾場所發言只是少數精英的專利。試問,到底多少人能夠有機會在雞巴黨報「人民日報」上發表屬于自己的聲音,僅僅是少數的「精英」能夠做到,老百姓從來就沒有這樣的機會。而博客就徹底改變了這樣的現狀,任何一個人只要能夠連入互聯網,就能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被別人所熟識,而不必通過編輯們的層層審核。在中國的博客圈中,特別是知名的博客人中,這里沒有高官、大資本家、體制內的知識分子,反而多數人的社會和經濟地位都不顯赫,多數人都領一份卑微的薪水,有些甚至弱勢群體,但他們的觀點卻廣為人知,有一群龐大的擁躉者。我們有的是草根,不必再接受來自「精英」的殘羹冷炙。不用再想,我說的草根就是指盯著這里看的你。GCD 認為網絡的「暴民」太多,不利于他們的統治,實際上,網民已經相當的仁慈了,難道真的想逼老百姓去鬧革命嗎?廣開言路才是真義,這場網絡革命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不見一點血腥。言論自由是把雙刃劍,在陳冠希的艷照門事件背后的網民的表現就是明證。但是中國目前的現狀,還不前進到這樣的地步,擺在網絡活動人士的嚴峻的課題不是防止自己被老板開除,而是如何爭取最大限度的言論空間。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自己是羨慕美國人的,至少不用去考慮最基本的自由。


對于多數的blogger的建議,就像 Erik 和電子前沿基金會所說的那樣,要勇敢一點并懂得保護自己;不是像某個家伙在他的博客首頁說,「珍惜生命 遠離博客」,而自己又拼命的寫。


祝每位blogger健康、愉快!


Guerrilla Bloggers and the Old Elite

博客遊擊隊和舊式精英

Erik Ringmar

Last Tuesday, CNN fired Chez Pazienza, a producer for American Morning, for maintaining a blog. Yes, that's right. CNN, a leading news channel, sacked one of its journalists for exercising his First Amendment rights. Catch the CNN bosses in the daylight and you know what they'll say. "Of course we believe in freedom of speech. Freedom of speech is a pillar of modern society."

上週二,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因《早安美國》的製作人Chez Pazienza維護一個blog而將其解雇。是的,沒錯。就是這個主流的新聞頻道CNN,解雇了它的一位正行使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權利的記者。如果在光天化日之下遇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老闆時,你知道他們會說什麼,當然,我們信仰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是現代社會的支柱”。

Yeah, right. There was never such a thing as freedom of speech. In order to speak freely you had to have access to a printing press, a newspaper, a radio or a TV station. And everywhere you had to get past the editors. Only an elite ever did -- the articulate and well-behaved representatives of ordinary people. But ordinary people themselves never had a chance to speak publicly.


嗯,就這樣。言論自由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事情。為了能夠暢抒己見,你不得不接觸印刷媒體、報紙、電臺或電視臺。而且,你不得不通過編輯。僅有來自普通民眾的口才好和行為端正的可以這樣做。而普通人自己從來就沒有公開發言的機會。

Until now. Today the internet revolution -- led by a ragtag army of bloggers -- has given us all a chance to be irreverent, blasphemous and ungrammatical in public.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there are no editorial filters in place. We can all speak freely and to a larger audience than ever before. We can reveal secrets, blow whistles, spill beans, or just make stuff up.

直到現在。今天,由博客組成的下層民眾大軍領導的(ragtag army)互聯網革命給了我們在公眾面前一個非禮,褻瀆和不講文法的機會。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沒有編輯過濾存在。我們都可以暢所欲言,並招徠比以往更多的觀眾。我們可以揭露秘密,揭發,洩露秘密(spill beans),或僅僅是瞎編故事(make stuff up)。

The reactions of the CNN bosses,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old elite, reveal their hypocrisy. The people who used to control the editorial filters can't accept that their monopoly now is gone. They saw themselves as the custodians of the public sphere, yet their position rested on nothing more than the existence of a particular kind of technology -- printing presses, radio and TV. Now that there is new technology, the nature of the public sphere is changing and their position of power is undermined. "We were always prepared to die for people's right to disagree with us in public, but you are disagreeing in the wrong way. I'm not dying for you."

CNN老 闆們和舊精英的其他成員的反應,揭露了他們的偽善。那些曾經控制編輯過濾不能接受他們的壟斷地位的人們,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他們看到了自己作為公共領域的 監護人,但他們的地位取決於莫過於一種特殊類型的科技的存在——印刷媒體、廣播和電視。現在既然有新的技術,公共領域的性質正在發生變化,並且他們的權力 地位受到破壞。“我們隨時準備為公眾意見與我們相左的人民的權利,但您以錯誤的方式表達分歧。我不是為您犧牲”。

Let me give you another example: my old employer,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I worked there for 12 years, as a professor in the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 but I don't work there anymore. I started a blog, you see, -- "Forget the Footnotes" -- where I among other things discussed the LSE's Director ("an anti-intellectual businessman"), its professors ("a varied bunch, some tipplers, some thinkers, some away on permanent research leave") and the students ("great kids, smart, witty, full of loudmouthed confidence").

我給你列舉另一個例子:我的老雇主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我作為政治科學系的一名教授在那工作了12年,但我不在那裏工作了。我開過一個博客,就是你看到的——“Forget the Footnotes(忘記腳注)”——在那裏我討論LSE(倫敦經濟學院)的校長(“一個反智商人”),教授(“一大堆各式各樣的人、有些酒鬼、一些思想家、有些因永久性研究休假外出”)和學生(“了不起的孩子們聰明機智充滿信心”)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Like Chez, I made few friends among my bosses. The head of my department ordered me to "take down and destroy" my blog and to apologize to a whole slew of people. The statements I made were "enormously damaging to myself and to reputation of the School," he insisted. And the LSE's Director himself - Sir Howard Davies -- concurred. "What about academic freedom?" I protested. "What about that long statement on freedom of speech in the School's handbook?" "Well, that's different," I was told. "Surely, you understand."

就像Chez,我和我的老闆們很少成為朋友。系主任命令我“關閉並摧毀”我的博客並向名聲受損的人道歉。他堅持說,我的聲明是“極大地損害了我和學院的聲譽”。與倫敦經濟學院校長——Howard Davies先生也贊同。“什麼是學術自由?”我表示抗議。“在學校的手冊中的有關言論自由的長篇聲明是何物?”“好啦,這是不同的”,有人告訴我。“當然,你明白”。

No, I didn't understand and I didn't listen to the head of my department or to the Director, and I didn't destroy my blog. Instead the student newspaper started writing about me and then the British press. The LSE students gave me strong support. Finally, they collectively agreed, there is a professor who calls things the way we see them. Someone who isn't so freakin' self-important. In a matter of days there were 380 signatures on a Facebook group "In Support of Erik Ringmar" started by one of the students, and emails of support poured in from around the globe.

不,我不明白。我並沒有聽從系主任或校長,並且我沒有摧毀我的博客。相反,學生報紙開始撰寫我的事跡,然後是英國媒體。倫敦經濟學院的學生給我大力支持。最後,他們集體認為,有一名教授使我們看到的事物本來的面目。有人並非如此狂妄自大。在短短幾天內,由其中一名學生發起的“In Support of Erik Ringmar(支持Erik Ringmar)”的Facebook小組就得到了380個簽名,而且來自世界各地支持的電子郵件湧進來。

Why does a leading news channel, and a university famous for its defense of liberal values, start censoring people who use their right to free speech? Partly it's surely vanity. Bosses everywhere hate to have their authority undermined and they hate to be made fun of. They resent the fact that their underlings now have independent means of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world.

為什麼主流的新聞頻道和一所大學以其防禦自由價值觀,開始審查利用他們的言論自由權利的人們而聞名?部分原因肯定是虛榮。老闆們不喜歡自己的權威遭到破壞,他們不願意被別人取樂。他們反感的事實,是他們的下屬用獨立方式來在相互之間以及與世界各地溝通。

But more than anything censorship is driven by a concern for profits. All over the net people are reprimanded, terrorized and sacked for the potential impact our words can have on share-prices, sales figures and quarterly earnings. An undergrad education in Britain used to be free, but in the year I started blogging (2006) a three thousand pound yearly student fee was about to be int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Clearly my LSE bosses were afraid that my freewheeling blogging style was going to be detrimental to student recruitment.

但是,沒有什麼比利潤考量更能驅動審查。在網絡上,所有人會因我們所說的話對股票價格、銷售業績和季度收入有潛在的影響被訓斥、恐嚇並開除。在英國本科教育曾經是免費的,但是在我開始寫博客的那一年(2006年),即將第一次引入每年3000磅的學費。顯然,我的LSE的老闆們都當心我暢所欲言的博客風格不利於招生。

In this way the imperatives of the market reveal themselves to be our last taboo. The bottom line is today the only thing which is beyond criticism. In a democracy you can offend all you like as long as you don't say anything that has an impact on corporate profits. The market has become a threat to freedom. The market is today the only authority that never needs to justify its power over us.

在這樣的迫切需要市場顯示自己成為我們的最後禁忌。這底線是今天唯一無可指責的事。在一個民主國家,你可以得罪任何人,只要你不說任何會影響企業利潤的言論。市場已變成了對自由的威脅。市場是當今唯一的權威,從來沒有必要對其加諸於我們的權力辯解。

We expected this kind of treatment from repressive regimes. But repressive regimes are the easy cases. Repressive regimes make no secret of their secretiveness and their repression. Democracies are supposed to be different, but in practice it is not at always clear where the differences lie. Modern liberal society has revealed a face which very few of us previously have seen.

我們預料了這種來自專制政權待遇。但是專制政權是一些顯而易見的例子。專制政權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隱匿性和他們的壓制。民主國家被假定是有所不同,但我們在實踐中,這並不總是清楚其區別在哪。現代自由社會中暴露了我們以前很少見過的那一面。

Should we be cowered? Should we back down? Hell no! Let's instead call them on their bluff. Let's remind the member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mises they once made us. Let's insist that our societies live up to the principles they profess to embrace.

我們應該變成膽小鬼?我們是否應該放棄?絕不!相反,我們揭露他們的虛張聲勢。讓我們提醒體制的成員對我們曾經做過的承諾。讓我們堅持認為,我們的社會應遵循各項原則,他們自稱對懷抱。

Instead of taking down and destroying our blogs we should blog more sneakily, employing well-established guerrilla tactics. We should duck, dive and dodge. Blog dirty, blog anonymously, change items around or claim they never existed; write in code, write in Bahasa Indonesia. Kick your boss once again on the shins, harder this time, and then run like hell. If they come looking for you, hide inconspicuously among ordinary internet users.

與 關閉和摧毀我們的博客相反,我們要更隱匿地發表博客,採取良好的遊擊戰術。我們應該回避,隱蔽和躲閃。用匿名方式發表博客,改變周圍項目或宣稱他們從未存 在;用代碼寫,用印尼語寫。比這次更用力地再次踢你老闆,然後逃之夭夭。如果他們在尋找你,隱藏在普通互聯網用戶中而不引起別人的注意。

Blogging is the best chance we have had in a while to overturn old hierarchies, giving voices to the voiceless and empowering the powerless. Individual blogs will come and go but the internet revolution will continue apace. 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 blog! And working women too, and unemployed bastards, CNN journalists, and disgruntled students and angry wives, and everyone else with a grudge, a bean to spill and a story to tell.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but your gags.

在一段時期內,發表博客是我們最好的機會去推翻舊的等級,為無話語權的人士吶喊,為弱勢群體使聲音的發言權和授權無能為力的。個人博客會出現又消失,但是互聯網革命將繼續快速進行。所有國家的勞動男性,開博客吧!以及勞動婦女,和失業的可憐蟲,CNN記者,不滿的學生和憤怒的妻子,以及其他任何有恩怨,洩露秘密,並有故事要講的人們。除了言論鉗制,你沒有什麼可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