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現在我要稍稍改變一下自己的看法,之前我犯了十分嚴重的錯誤,雖然不曾表示發對愛國青年上街遊行的反對,但筆者不應該表現出不屑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任何公民有遊行、集會和言論自由的權利,愛國青年當然可以通過正當合法的手續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訴求。前幾個月奧運火炬在巴黎傳遞的遭遇,強烈刺激了國內的很多民眾,他們一致認為要給法國一點教訓;而這次發起遊行、抗議的活動的主要原因是法國總統薩科奇要在波蘭會見達賴喇嘛。事實上,在我的印象中法國是個生產奢侈品的國度(您能認識上圖多少個法國品牌),一個老百姓絕無能力購買LV等法國奢侈品,很多人也就只能在家樂福買買一些便宜的日用品,根本就是天生的法國貨抵制者,爲什麽會對抵制法國貨如此樂此不疲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那些官老爺、富人絕對不可能放棄炫耀自己身價的奢侈品,所以這樣的抵制最終只能傷害底層老百姓。而且我發現一個很愚蠢的現象,每當抵制法國貨的時候首當其沖的就是家樂福,也不能其他的花樣。其實,在此之前我也說了很多的道理,這裡不在贅述。
當這邊如火如荼的籌備遊行、示威,要是換成以前,這是這個專制政府巴不得的事情,可以借此轉移國內嚴重的問題。但是近期發生接連不斷的群體性事件給這個政權敲響了警鐘,任何群體性事件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比如說如果遊行的人數有上千人甚至上萬人,如果局面不能得到控制,就可能出現官方不希望見到的結果。而且現在的情況和幾個月不同,中共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在自毀長城,雖然四川地震、北京奧運會使中國人空前地和政府站在一起,但是甕安事件、毒奶粉事件等等把政府的信譽降到低點,網上到處都是憤怒的情緒,這對政府來說是很不利的。筆者細心的發現,這次的抵制活動,在網絡上的分貝數要比上一次小很多,同時反思的聲音越來越多,也說明瞭民眾對政府在逐漸喪失信心。一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把中國所謂的經濟奇跡打回原形,而這樣的危機只是剛剛起個頭,前途未卜。我覺得,中國和西方打貿易戰的底氣不足,你這邊打算跟歐盟叫板,那邊反傾銷政策一頭悶棍就把你打蔫了。愛國青年以為自己的行為是在替政府張目為政府解憂,殊不知他們的行為令政府又愛又怕,一方面網絡發揮了很強的動員能力,但這樣的動員能力有可能會造成麻煩,所以不難理解爲什麽在某個論壇上一個有幾萬條留言的抵制法國貨的貼子會被網絡監管部門刪除,而在西半球薩科奇似乎一點也不慌張。引火燒身的後果很可怕,我想這一點應該是有些人比我更清楚。
凌晨一點多了,還是睡吧,才有精神到現場看看到底發生什麽究竟。
1 条评论:
The most damaging to Chinese consumers is boycott of French wine and brandies.
Seriously, the more difficult ones to boycott are the high value imports, like Airbus, nuclear reactors, precision machinery used in factories and product design studios. There will be many closed factories if they all throw out French made equipments.
发表评论